解釋
◎ 揠苗助長 yàmiáo-zhùzhǎng
(1) [ 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as one who tries to help the shoots grew by pulling them up]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,嫌禾苗長得太慢,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。后來用來比喻不顧事物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急于求成,反把事情弄壞
揠苗助長,苦心極力,卒無所得也。——宋· 呂本中《紫微雜說》
(2) 也說“拔苗助長”
引用解釋
喻強求速成,有害無益。語本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芒芒然歸,謂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長矣?!渥于叾曋鐒t槁矣。” 宋 呂本中 《紫微雜說》:“學(xué)問工夫,全在浹洽涵養(yǎng)藴蓄之久,左右採擇,一旦冰釋理順,自然逢源矣,非如世人強襲取之,揠苗助長,苦心極力,卒無所得也?!?陶行知 《敲碎兒童的地獄,創(chuàng)造兒童的樂園》:“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,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,反而促其夭折?!币嗍∽鳌?揠苗 ”。 唐 賈島 《送令狐綯相公》詩:“揠苗方滅裂,成器待陶鈞?!?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好及第惡登科》:“若 邵 鄭 二子,單進求名之志失其類,雖順坂之勢可惜,而揠苗之戒難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