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言過其實(shí) yánguò-qíshí
(1) [exaggerate overstate;be more apparent than real] 原指言語浮夸,超過實(shí)際才能
馬謖言過其實(shí),不可大用。——《三國志·馬良傳》
(2) 后亦指說話過分,不符合事實(shí)
引用解釋
言辭浮夸,超過他的實(shí)際能力?!度龂尽な裰尽ゑR良傳》:“ 先主 臨薨,謂 亮 曰:‘ 馬謖 言過其實(shí)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’”后世多指說話夸張失實(shí)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孝文帝》:“凡此十餘事,皆俗人所妄傳,言過其實(shí)?!?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上:“ 巴 蜀 風(fēng)物之盛,或者言過其實(shí)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谒幕兀骸扒易?!説書的這話有些言過其實(shí)!” 柳青 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第一部第二一章:“他被 梁大老漢 言過其實(shí)的話嚇唬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