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飄蕩 piāodàng
(1) [drift;wave]∶在水上浮動
從流飄蕩。——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
漁船在湖中飄蕩
(2) [fly]∶在空中飄浮,飄擺或飛升
漂亮的頭發(fā)在她的肩上飄蕩
(3) [rove]∶漂泊
引用解釋
亦作“ 飄盪 ”。 1.在空中隨風(fēng)擺動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梅花落》詩:“獨(dú)有梅花落,飄蕩不依枝。”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十三·楊白花》:“陽春二三月,楊柳齊作花。春風(fēng)一夜入閨闥,楊花飄蕩落南家。” 巴金 《秋》四:“但是那溫柔的,比任何琴弦所能發(fā)出的還更溫柔的聲音至今還在他的耳邊飄蕩?!?柳青 《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》:“從 北京 廣播電臺發(fā)出的音樂,就在暮色蒼茫中悠揚(yáng)嘹亮地飄蕩開來?!?/p>
2.在水面上隨波浮動?!度龂尽の褐尽U勛傳》:“往年龍舟飄蕩,隔在南岸,圣躬蹈危,臣下破膽。”
3.指被水沖走?!稏|周列國志》第八四回:“﹝ 智伯 ﹞回視本營,波濤滾滾,營壘俱陷,軍糧器械,飄蕩一空?!?/p>
4.飄泊無定;流浪。 唐 杜甫 《羌村》詩之一:“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?!?宋 蘇軾 《龜山》詩:“我生飄蕩去何求,再過 龜山 歲五周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牛成章》:“途中遇寇,資斧喪盡,飄蕩不能歸?!?/p>
5.形容感情不平靜或欲念沖動。 唐 駱賓王 《賦得春云處處生》:“非將 吳會 遠(yuǎn),飄蕩帝鄉(xiāng)情?!?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寄弄》:“莫非春心飄蕩,塵念頓起。”《再生緣》第六四回:“看到心中飄盪處,瘋魔了,藍(lán)巾彩袖二裙釵?!?
見“ 飄蕩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