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十羊九牧 shíyáng-jiǔmù
[overstaffed; be ununiformly ordered] 九個(gè)人放牧十只羊。比喻官員太多,政令不一,使別人不知所從(見于《隋書·楊尚希傳》:“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”;又 唐· 劉知幾《史通·忤時(shí)》:“十羊九牧,其令難行”)
引用解釋
1.比喻民少官多?!端鍟钌邢鳌罚骸案`見當(dāng)今郡縣,倍多於古?;虻?zé)o百里,數(shù)縣并置;或戶不滿千,二郡分領(lǐng)……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?!薄睹魇贰槀鳌罚骸捌涞匾延猩袝?薛希璉 、少卿 張固 鎮(zhèn)撫,又有侍郎 鄒干 、都御史 王竑 振濟(jì),而復(fù)益之以 翼 ,所謂十羊九牧。”
2.比喻多頭領(lǐng)導(dǎo),命令不一,使人無所適從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(shí)》:“頃史官注記,多取稟監(jiān)修, 楊令公 則云‘必須直詞’, 宗尚書 則云‘宜多隱惡’。十羊九牧,其令難行;一國三公,適從何在?” 清 錢謙益 《特進(jìn)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(xué)士孫公行狀》:“故臣謂南北兩部當(dāng)受中部節(jié)制,而中部諸營,南北部大將亦得過而問焉。但不得人自為制,有十羊九牧之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