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講義 jiǎngyì
[teaching materials] 為講課而編寫的教材或資料
引用解釋
1.講說經(jīng)義?!赌鲜贰ち杭o中·武帝下》:“初,帝創(chuàng) 同泰寺 ,至是開 大通門 以對寺之南門,取反語以協(xié) 同泰 。自是晨夕講義,多由此門。”《北史·崔暹傳》:“子 達拏 ,年十三,令儒者 權會 教其解《周易》兩字,乃集朝貴名流,命 達拏 高坐開講。同郡 眭仲讓 陽屈服之, 暹 用 仲讓 為司徒中郎。 鄴下 為之語曰:‘講義兩行得中郎。’” 宋 梅堯臣 《聞臨淄公薨》詩:“官為喉舌勛爵一品兮,經(jīng)筵講義尊 蕭匡 ?!?/p>
2.指講解經(jīng)義的書。 宋 邢昺 《<孝經(jīng)注疏>序》:“今特翦裁元疏,旁引諸書,分義錯經(jīng),會合歸趣,一依講説,次第解釋,號之為講義也。” 宋 湯羲 有《周易講義》。
3. 宋 代經(jīng)筵進講的講稿。 宋 王應麟 《困學紀聞》卷八:“古之講經(jīng)者,執(zhí)卷而口説,未嘗有講義也。 元豐 間, 陸農師 在經(jīng)筵,始進講義?!?/p>
4.指教師為講課而編寫的教材。 明 章懋 《兵部員外郎鶴山陸君墓志銘》:“增筑學舍,使士皆肄業(yè)其間,而刊示 宋 諸儒講義,使之誦習?!?徐特立 《國文教授之研究·緒言》:“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講義,轉相沿襲,乖謬甚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