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解釋
亦作“ 矯飭 ”。 1.整飭;整改。《荀子·性惡》:“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……是以為之起禮義、制法度,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?!薄缎绿茣钛讉鳌罚骸俺?, 炎 矯飭志節(jié),頗得名。”
2.造作夸飾,掩蓋真相。《后漢書·章帝紀》:“俗吏矯飾外貌,似是而非。”《新唐書·朱樸傳》:“與 樸 皆相者 孫偓 …… 偓 性通簡,不矯飾?!?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遍游地獄》:“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,矯飾欺人。” 馬南邨 《燕山夜話·藝術的魅力》:“難道每個時代的本有的特質(zhì)不是在兒童的天性中毫不矯飾地復活著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