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攀龍附鳳 pānlóng-fùfèng
[play up to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;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] 龍,鳳:比喻有權(quán)有勢的人。喻指為獲名利而去巴結(jié)投靠有權(quán)有勢的人
攀龍附鳳,馳騖之秋。——《三國志·魯肅傳》
引用解釋
1.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業(yè)或揚威。亦比喻依附有聲望的人以立名。語本 漢 揚雄 《法言·淵騫》:“攀龍鱗,附鳳翼,巽以揚之,勃勃乎其不可及也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秦宓傳》:“如 宇仲元 不遭《法言》,令名必淪,其無虎豹之文故也,可謂攀龍附鳳者矣?!?唐 杜甫 《洗兵馬》詩:“攀龍附鳳勢莫當,天下盡化為侯王?!薄度龂萘x》第七三回:“四海才德之士,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,皆欲攀龍附鳳,建立功名也。” 郁達夫 《西游日錄·游西天目》:“文人活在世上,文章往往不值半分錢,大抵饑餓以死。到了肉化成炭,骨變成灰的時候,卻大家都要來攀龍附鳳,爭奪起來了?!?/p>
2.謂盤附著龍和鳳。 徐遲 《財神與觀音·榮和吾兄榮任總經(jīng)理大喜》:“兩枝攀龍附鳳的大蠟燭在閃動,四面花籃已經(jīng)堆成了百花陣圖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