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東倒西歪 dōngdǎo-xīwāi
[dilapidated;out of line;falling] 時而倒向這邊,時而倒向那邊。形容行走時或站或坐時,姿勢不穩(wěn),身不由己
引用解釋
1.形容身不由己,傾斜不穩(wěn)。 元 無名氏 《小孫屠》戲文第十九出:“拄杖身邊,誰人撇下,手顫怎生拿?東倒西歪,我怎生提拔?”《醒世恒言·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》:“家人們不知為甚,嚇得東倒西歪,兒啼女哭,沒奔一頭處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他那里肯依,醉的東倒西歪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時過午夜,在車輪有節(jié)奏的飛轉(zhuǎn)聲中,車廂里的旅客多半東倒西歪地睡去了?!?/p>
2.有的倒,有的歪。形容建筑物等破舊不牢固?!段饔斡洝返诎耸兀骸伴L老拽步邁前,祇見那門東倒西歪,零零落落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十二:“ 魯觀察之裕 ,性粗豪而屋小,署門曰:‘兩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(diào)人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