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噤若寒蟬 jìnruòhánchán
[silent as the cicad in winter] 冬天的蟬,一聲不響?,F(xiàn)在常用來比喻有所顧忌,不敢吭聲
提出反對條件的,轉(zhuǎn)眼就掉過頭去,嘌若寒蟬。——魯迅《兩地書》
引用解釋
形容不敢說話。亦泛指默不作聲。蟬到秋深天寒即不再叫,故以為喻。語本《后漢書·杜密傳》:“ 劉勝 位為大夫,見禮上賓,而知善不薦,聞惡無言,隱情惜己,自同寒蟬,此罪人也。” 清 嬴宗 季女 《六月霜》:“而吾鄉(xiāng)士夫,顧?quán)淙艉s,僕竊深以為恥?!?鄒韜奮 《萍蹤寄語》二一:“這個報對 中國 的態(tài)度也很壞,遇著 中國 出了什么壞事,便張大其詞;偶遇 中國 有了好事,便噤若寒蟬?!?羅廣斌 楊益言 《紅巖》第六章:“照他原來的設(shè)想,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,也許可以收到效果,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蟬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