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
◎ 癡迷 chīmí
[infatuated;obsessed] 入迷到呆傻的程度;沉迷不悟
引用解釋
亦作“癡迷”。 1.沉迷不悟。 元 馬致遠(yuǎn) 《青衫淚》第二折:“這其間枉了我再三相勸,怎當(dāng)他癡迷漢苦死歪纏。”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遁入空門(mén),癡迷的枉送了性命。”
2.指入迷。 柯巖 《奇異的書(shū)簡(jiǎn)·美的追求者》:“ 韓美林 是歡樂(lè)的,歡樂(lè)到一種癡迷的程度。”
3.形容呆呆的神情。 元 無(wú)名氏 《云窗夢(mèng)》第四折:“我卻待翠袖殷勤捧玉盃,覷絶時(shí)半晌癡迷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霍筠》:“苗條婉媚,目所未經(jīng)。二子?;蟀V迷,如作游仙之夢(mèng)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鬼差貪酒》:“若嬰兒然癡迷不動(dòng)。”
4.猶昏迷。 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小婢入穴》:“婢臥其中,癡迷不醒。灌以薑汁,良久方蘇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玉梅》:“灶下人見(jiàn)風(fēng)飄紅布裙一條,在柴房西角處,往尋得婢,癡迷不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