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ū shā mào 解釋 ◎ 烏紗帽 wūshāmào[black gauze cap;official position] 古代官吏戴的一種帽子,比喻官位 丟烏紗帽 引用解釋 1.帽名。 東晉 成帝 時(shí)宮官著烏紗帢。 南朝 宋 始有烏紗帽,直至 隋 代均為官服。 唐 初曾貴賤均用,以后各代仍多為官服。《宋書(shū)·五行志一》:“ 明帝 初,司徒 建安 王休仁 ……制烏紗帽,反抽帽裙,民間謂之‘司徒狀’,京邑翕然相尚。” 五代 馬縞 《中華古今注·烏紗帽》:“ 武德 九年十一月, 太宗 詔曰:‘自今已后,天子服烏紗帽,百官士庶皆同服之?!?宋 陸游 《探梅》詩(shī):“但判插破烏紗帽,莫記吹落黃金船?!薄段饔斡洝返诎嘶馗戒洠骸靶〗阋灰?jiàn) 光蕊 人材出眾,知是新科狀元,心內(nèi)十分歡喜,就將綉毬拋下,恰打著 光蕊 的烏紗帽?!眳㈤?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(yǔ)·厘革》。 2.指官位;領(lǐng)導(dǎo)地位。 明 馮惟敏 《清江引·八不用》曲:“烏紗帽,滿(mǎn)京城日日搶?zhuān)辉谫t愚上……誰(shuí)是誰(shuí)非不用講。” 浩然 《艷陽(yáng)天》第一一四章:“﹝ 馬之悅 ﹞唯恐掉了烏紗帽,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獄里頭推?沒(méi)那事兒!” 畢方 鍾濤 《千重浪》第十二章:“ 洪長(zhǎng)嶺 點(diǎn)頭道:‘來(lái),當(dāng)然來(lái)!摘了我的烏紗帽,還能摘走我干革命的這顆心?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