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釋 ◎ 對牛彈琴 duìniú-tánqín[cast pearls before swine;preach to deaf ears;talk to a post;whistle jigs to a milestone] 南朝梁·僧祐《弘明集》說,古代音樂家公明儀善于彈琴,有一次看見牛吃草,便為牛彈了一曲,但牛卻不顧琴聲幽雅,仍低著頭吃草。后用“對牛彈琴”譏笑聽話的人什么也不懂。也諷刺說話的人不看對象,瞎說一氣 勸告他簡直是對牛彈琴 引用解釋 亦作“ 對牛鼓簧 ”。 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語本 漢 牟融 《理惑論》:“ 公明儀 為牛彈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矣?!薄肚f子·齊物論》“彼非所明而明之,故以堅(jiān)白之昧終” 晉 郭象 注:“是猶對牛鼓簧耳,彼竟不明,故己之道術(shù)終於昧然也。”《五燈會元·惟簡禪師》:“﹝僧﹞問:‘開口即失,閉口即喪,未審如何説?!瘞熢唬骸囝^無骨?!唬骸粫?。’師曰:‘對牛彈琴?!?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:“他不愿時常發(fā)表他的意見。這并不是因?yàn)樗湴?,不屑于對牛彈琴,而是他心中老有點(diǎn)自愧?!?羅廣斌 楊益言 《紅巖》第十九章:“和這些劊子手爭吵,無異于對牛彈琴,徒然耗費(fèi)精力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