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īng dū 解釋 ◎ 京都 jīngdū(1) [the capital of a country] 國都。京師 有京都聲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(2) 始稱于司馬晉時(shí),因景王(司馬師)諱師,故稱京師為京都;或指日本故都,又稱西京,在本州島西南 引用解釋 京師;國都?!稘h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許皇后》:“著絶世於皇極,顯禍敗及京都?!?唐 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序:“聽其音,錚錚然有京都聲?!?鄭觀應(yīng) 《盛世危言·稅則》:“京都特設(shè)總稅務(wù)司?!?楊朔 《萬丈高樓平地起》:“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(duì)峙,形成 渤海 海峽,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,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的門戶。”按, 魏 晉 時(shí),因避 司馬師 誄,京師均改稱“京都”。 晉 左思 《詠史》詩之一:“邊城若鳴鏑,羽檄飛京都?!?清 錢大昕 《廿二史考異·三國志一》:“‘ 黃初 元年,京都有事於太廟?!?晉 史臣避 景帝 ( 司馬師 )諱,稱京師為京都。”